2025-06-03
机器人行业全景浅析
机遇|挑战|未来
5月24日晚,一场聚焦前沿科技的讲座——《机器人行业全景浅析》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501教室举办。本期思享会有幸邀请到资深机器人研发专家,23级MBA学生陈明华,带领大家穿越机器人发展的历史长河,深度剖析行业现状,并展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图景。
01:深耕者视角:从历史脉络到技术拆解
陈明华师兄自2016年起即投身机器人行业,曾任职于多家知名机器人公司,并拥有中兴、华为等顶尖硬科技企业的深厚背景,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批人形机器人探索者”。讲座伊始,他如数家珍地梳理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万能机器人”的概念萌芽,到1942年阿西莫夫奠定行业伦理基石的“机器人三定律”,再到1968年首台自动驾驶机器人诞生、1978年工业机器人成熟商用。他特别提及了本田ASIMO、波士顿动力Atlas、特斯拉Optimus等标志性产品,生动展现了技术的迭代跃迁。
陈明华指出,近年行业热潮的兴起得益于几个关键事件:特斯拉Optimus的亮相及量产计划、GPT等大模型带来的“具身智能”想象空间、优必选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在港股上市,以及今年初波士顿动力宣布液压机器人退役并转向电驱,标志着行业技术路线的重大认可。他特别强调,中国在标准建设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今年4月国家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这为产业链分工协作、避免“重复造轮子”奠定了重要基础。
02:拆解机器人:感知、执行、决策与动力
陈明华深入浅出地拆解了机器人的核心构成,将其类比为人体系统。比如感知系统可以做到如同人的感官,包括内部状态感知(姿态、关节位置)和外部环境感知(视觉、听觉、激光雷达、SLAM等)。此外还有执行系统、决策系统、动力与支撑系统。他指出,无论机器人形态如何变化,其核心功能不外乎 “移动、作业、交互” 三者的组合,不同应用场景侧重不同。例如巡检机器人侧重移动与感知,工业机器人侧重作业精度,陪伴机器人则侧重交互体验。
03:热潮下的冷思考:机遇、挑战与未来路径
面对当前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潮,陈明华保持了技术专家的清醒。他指出,具身智能需解决大模型应用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最后一公里”。具身智能大模型的训练需要真实物理交互数据,采集成本高;感知灵敏度与抗干扰性、执行机构的精细化、功耗与续航、安全性、可靠性及成本都是商业化落地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强大的政策支持、资本投入,特别是率先建立标准体系框架,为我国在该领域实现“电动车式”的地位提供了可能。
04:思想碰撞:现场问答火花四溅
在开放讨论环节,现场提问踊跃,深入探讨了“经典机器人价值”、“工业巨头为何缺席”、“实用场景探索”等话题。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持续近两小时。明华师兄以其深厚的行业积淀、敏锐的洞察力和坦诚的分享,为现场听众描绘了一幅既充满希望又直面挑战的机器人行业全景图。他鼓励同学们,无论选择技术深耕、创业还是投身产业,都需要对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保持持续学习的热忱和清醒理性的判断。
关于主讲人:
陈明华先生,资深机器人研发技术专家。2016年即投身机器人行业,是国内第一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曾任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并拥有在通信与硬科技巨头中兴、华为等企业的丰富研发与管理经验。对机器人核心技术、产业链发展及商业化路径有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主持人:廖清华
摄 影:卢柱有、甘智伟等
海报设计:徐笑涵
撰 稿:熊 鹏
策划支持:方嘉泓、袁嘉亮、张亮、
邢文建、侯贵华、尹奕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