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蛟 : 关于沙九和失眠的夜晚


沙八结束后继续参加沙九,挺多了解我的朋友表示不可思议,大概在他们的眼中,我的沙八旅程是苦逼的找罪受,刚结束就还要再来一次,他们可能觉得我疯了。连我妈也不能理解,自从沙九参训以来,每每我回到家,她都会条件反射的说一句:别去沙九啦,工作都顾不过来。我妈是鼓励我跑步锻炼的,但她眼中的沙赛,已经远超出了运动的范畴,那纯粹就是受虐,弄不好还会把身体搞坏。可能,这也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旁观者眼中的亚沙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基本每周可以固定跑步2次,每次3-5公里,偶尔还能刷出一个6分配速1小时以内的10公里卡,引得朋友圈一阵叫好。即便这样,跑个全程马拉松对我而言,也就是想想而已的遥不可及。在参加沙八训练的第四个月,也就是去年的12月,我完成了全马,虽然过程狼狈到上了深圳交警头条,但居然把曾经的遥不可及实现了,才四个月。这种看得见的进步这一度成为我坚持训练的动力,跑步真的是一件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收获,而且见效特别快的事情,这种成就感来的可比生活和工作中的太多事情容易多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按照教练计划训练,似乎人人都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成绩的提高,比起一些运动有先天条件的门槛,跑步真的太亲民了,我觉得可以颁发一个“最不歧视奖”运动,果然我们基因里就有祖先奔跑的印记。
      然后就到了沙八比赛,成绩低于预期,大家似乎比的也不是特别尽兴,有种辜负了自己大半年努力的沮丧。我们找原因,去向优秀取经,发现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跑量不够,别人一年跑量2000,我们1000左右,生生差了一半。本来跑步成绩提高的基础就是坚持积累跑量,其他的因素都是锦上添花。别人比你更努力,更能坚持,获得更好的成绩我们没什么可抱怨的,跑步这项运动就是公平的。

     决定以组织者之一的身份参加沙九,朋友问是不是有点复仇者的意思,像那些自己郁郁不得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父母。这个还真没有!不过我自然是有私心的,目睹了一些沙友在沙赛结束后回归到“洒脱”的生活状态,沙赛结束,运动习惯也渐行渐远。而组织者之一身份能够迫使我更高频次的参加训练,没错,是迫使,因为我太知道自己的驱动力需要有外界施压,这样就可以继续提高成绩,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当然我也不避讳谈公德,谈在组织中的奉献和付出,能够用我们沙八的经验和经历去铺陈一条更平坦的跑道给沙九,让沙九在奔跑的路上,遇到伤病的沮丧时,遇到瓶颈想放弃时,遇到时间资源平衡或者取舍的矛盾时,起码用我们相似的经验和经历,让他们觉得不孤单。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跑山越野,跑马拉练,生活幸事。

 
      有人把亚沙当做一个比赛,我却觉得亚沙是一个契机,你会迫使自己一次一次扩大你的舒适区,你会更好的认识你自己。你会发现你是你最大的问题,你也是你最好的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讲,成绩不是取决于和其他队伍相比的绝对值,而是你自我突破的相对值。亚沙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更热爱运动,更热爱生命。
      都说沙漠的星空特别美,其实,我们专注在跑道上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有星光的。
 
 

推荐新闻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