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想去亚沙是在沙五队伍集训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偶尔在操场跑步,碰到沙五的训练,默默的从旁边跑过,但参加沙六的决心早已定下。
从毕业答辩的5月到进来沙六训练的7月底,短短的3个月时间,基本没有完成一次跑步,易胖体质的我,在各种毕业聚会中,体重增加了3公斤。就在8月的一次跑步过程中,我的小腿肌肉拉伤,无法进行正常的强度训练。为了继续参加沙六,没敢告诉任何人,忍着疼痛参加每周二的训练,但是只能按自己的节奏,最低的配速,跑最低要求的距离。同时期公司面临巨大的选择,各种的协调与谈判,各种合同条款的落实,各种资料的准备,基本上每天都加班到夜晚才离开公司。过劳肥又一次袭来,体重直奔70公斤。
去年的第一次选拔,跑出了有记录以来10公里最长时间,67分钟。曾经跑5:00配速的那个我已经不在,胖的像一头猪,亚沙的梦想还要怎么坚持?在16年12月左右,我的腿伤终于基本恢复,我开始进入正常的训练。
5公里,10公里,15公里,配速6:30,6:15,6:00。我逐步恢复着,体重也得到控制。两个多月后,在年后的第二次选拔,虽然自己没能选拔进入A队,但是选拔进入B队还是让我很开心。
进入B队后,我加强了对自己的训练强度,学校组织周二、四、日训练。我会在在间隙加一些训练,由于训练强大过大,我又控制饮食,体重直线下降,出现了低血糖及肌耐力不够的情况,这是我在五桂山及后山冲破时两次崴脚的主要原因。调整好身体,才能去沙漠,我只能逼着自己吃东西。
在进入B队的时候,三艳领队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做B队的队长。B队需要一个能负责、也能沉的住气的人。B队队长,这不仅仅是一个抬头,更是一个责任。意味着我在也不需要去冲速度,在也没有个人成绩,在也没有个人行动。学校这个时候也找到我,希望我能分担一部分三艳的压力,去承担一些对外沟通与对内协调工作。在思虑过后,我接受这个身份。
随着角色的转变,在后续的训练过程中,我努力控制自己的配速,说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跑起来,加点速,坚持。我的队友是怎样一群人?这是一群意志力超凡,目标坚毅,也许知道自己的差距,我们永远是团队中出勤率最高的队员,在一次一次的训练中,整个团队都在成长与蜕变。我从没有怀疑过我们的能力,只是出于对沙漠的敬意,对沙鸥奖的期盼,对是否完赛不敢百分百确信。因此只能要求大家多坚持跑一段,多坚持跑一段。
4月30号,亚沙赛如期开始。B队在出发500米后,收拢所有队员后,一路小跑,尽可能抢时间。在出发50分钟后,我们就开始陆续可以看到别的学校A队的队员。但我们仍然不敢停歇,掐着时间计算每一公里的配速。2小时过后,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件黄杉,我们队伍中的女生马上兴奋起来,一个加速超过了黄杉。我们在14点到达了第一天中有唯一有关门时间的CP点,抢了1个小时20分钟。我们终于可以在这个CP点奢侈的花上20分钟修整。随后赛程时间充裕,拍照的时间多了,而我却不时地做“恶人”,催促大家快点快点。第一天到达终点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的比赛更为艰苦,但有了第一的经历之后,我们对队员的表现就有了信心。第二天随行的记者杨干同学加入了B队,B队整齐划一,扛着大旗雄迈地出发了。可以说第二天我们是最拉风的队伍,旗帜鲜明,步调一致,每每超过别人,别的参赛者都会说,他们好整齐,他们是北大汇丰的队伍。我和杨干两个人提早探路,为队伍导航。而杨干总是每每抢上一个山坡,把学校的大旗树立在山坡上,对每一个经过的兄弟院校的朋友说出一句:加油!。这是一份自信,也是一份从容,更是对竞技体育的一种态度与理解。在CP2点,我们更是奢侈的花上了40分钟吃西瓜。这是A队队员无法享受的境遇。
但在经过CP4后,风云突变、一个200到300米的大沙坡耗费了队员大量体力,在下坡的过程中,一位队员拉伤,一位队员崴脚。在经过简单的拉伤,修整后,我们客服困难,受伤的队员忍着伤痛走完最后一程。让我们感到的是,在离终点最后2公里初,看到了我们的记着,他们已经在沙漠烈日下,无水的等了我们4个小时。最后的2公里他们给我们设计了很多的动作,给我们的亚沙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最后一天13公里,队员再也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能跑不走。B队的队员跨着整齐的步子,疾驰在沙漠上。很多学校的A队队员都为我们加油。在比赛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迎来了学校派出的无人机,兴奋与幸福交织,顺利完成了比赛。
在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泪水再也控制不住。感谢B队队员的坚持,因为平日你们训练的努力,我早知道你们可以完赛,但内心充满焦虑与不安的我,仍然絮絮叨叨地在你们耳边念叨,感谢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忍受我的脾气;感谢A队队员每一次在终点的守候,你们不仅仅努力拼搏,更是为我们搭帐篷,拿包,这让我每次都小心翼翼的感受着这份温情;感谢岑老师三天都在B队后面押队,做我们后盾;感谢毛老师一路在后面一个人默默坚持,为了确保成绩,我们虽然没有一路,但心中总是无限牵挂。
沙六完美的结束了,我们相伴相随,不曾落下任何一人。留有的一丝遗憾,来年再见!
撰稿:张文亮(北大汇丰2014级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