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2002年春节后的清晨,六岁的我站在老家楼下,望着从国企辞职下海的父亲将最后一件行李塞进后备箱。晨光刺眼,这画面如同一颗命运的种子,在“深二代”的心里悄然生根。二十三载光阴流转,如今站在三十岁的门槛回望,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迷茫中的叩问、破晓时的觉醒,最终化作一双翅膀,带我飞过荆棘。
坚持:笨拙的脚印里藏着倔强
小时候体育课是我最期待的战场。明明跑得慢却偏要报50米短跑,年复一年,每次冲过终点线都能听见自己像拉风箱似的喘气声。有同学笑我:“你跑最后一名还这么拼?”他们不知道,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偷偷在操场绑上沙袋加练——我不害怕当最后一名,只是打心眼里不接受一个当了最后一名还不努力的自己。那时的红赛道被晒得发烫,汗水流进眼睛火辣辣地疼,但听见脚步声在空荡荡的操场回响,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正拼尽全力在破土生长。
这种坚持延续到大学橄榄球场,我被高壮的留学生撞得人仰马翻,脚踝反复扭伤,却总在简单处理后冲回混战——因为在大混战中成功拦截传球,那种突围的感觉让人上瘾。后来在职场谈判桌上,每当面对气场强大的对手,我都会想起球场上那些比我高出一截的留学生——重要的不是差距,而是你敢不敢迎战。
橄榄球队合影(下面第一排左三)
除了球场,高山也是我的战场——从没骑过长途自行车,竟然在大学毕业前挑战一日骑行百余公里,翻越两座高山。那天爬向第二座山头时,夕阳从云缝里漏出金色的光,山风卷着松涛掠过耳际,每多蹬一圈都像是在翻转整个地球,我在心里反复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不会再有比这更难的事了。”
后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至暗时刻,我常想起这些学生时代的片段,身体里总有个声音在说:“比起那些坚持,这又算什么?”
迷茫:PPT里的童话与菜市场的真相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咨询公司担任管理咨询顾问,工作第2年的某个深夜,我坐在办公室里第n次修改某份报告。鼠标光标在PPT上机械地拖动,把柱状图的蓝色加深了5%,把市场增长率的小数点往后调了3位。窗外的霓虹倒映在电脑屏幕上,我突然对着满屏的动画特效发呆:这些精心修饰的数字,和夜市摊上手写的价签,究竟哪个更接近商业的本质?
办公室照片
第二份工作是在某互联网公司的战略与投资相关部门。工作第5年,我已经是一个熟练的“表妹”,Excel表格里的模型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却算不清楼下夫妻店的盈亏平衡;PPT里画过无数个分析框架,但始终没看懂小区门口便利店为何能熬过三家连锁品牌的围剿。当我第n次在茶水间里重打某份已经改了无数次的报告,我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2年咨询+3年大厂经验,我学懂了哪怕一点点真实的商战逻辑吗?那些在PPT里绚丽的模型和框架,在真实世界面前,会不会只是温室里的盆景?盯着被灯光染黄的纸张,我突然想起初中打篮球扭伤脚踝时教练的话:“你要是老盯着记分牌,就永远学不会看对手的眼睛。”——那一刻,我决定停下来,从Excel和PPT里脱离出来,给自己2年的机会,到最好的学府里去看看,和在职场里打拼多年的同学们一起,从头理解每一个商业成就是如何从泥土里慢慢长出枝叶。
破晓:孕晚期与考场的双重突围
于是,在2022年的深秋,我刚刚从CFA二级的考场走出,来不及喘息,就要紧锣密鼓地准备1个月后的联考。而那时的我,已经到了孕晚期。每个工作日的晚上刷不同的科目,周末每天做一套模拟卷,我的孕晚期每天都被工作和备考排得满满当当,坐在产检的等候室里还要争分夺秒地多背几条公式,也好,根本没心思考虑腰酸背痛,正好,还算多多少少做了点胎教。当然也有先要摆烂的时候,但我总会想起少年时代的那些坚持,身体里仿佛有个声音在说:“比起那些的坚持,这又算什么?”
孕晚期恰逢圣诞节
距离预产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联考日,疫情的放开刚过半月,深圳的初冬恰巧到来,我穿着臃肿的孕妇服走进考场,监考老师盯着我高隆的腹部欲言又止,我摸着N95口罩下滚烫的呼吸轻笑——下班之后深夜灯下背过的数学公式,疫情期间高烧38度时看的英语范文,此刻都化作江面晨雾,就等着我拨开云雾最后一搏。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恰如当年骑行拼尽全力翻越的最后一道山梁——那些以为过不去的急流险滩,原来在真正抵达时,早已成为托起扁舟的江水,正如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破壁:在PHBS重新定义商业的魔法
在北大汇丰MBA的日子,每一门课程、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同学,都像一把把钥匙,帮助初探职场五年的我打开了商业世界的多重维度——海闻院长的《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发展》、欧阳良宜老师的《金融投资学》、郑海洋老师的《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李凯老师的《中国固定收益市场》、Christoph老师的《全球创新视角和领导力》、戴天宇老师的《企业自运行机制设计》、宁高宁老师的《战略领导与变革管理》、何明城老师的《管理沟通》、晏介中老师的《战略管理》、陈玮老师的《成为杰出领导者》,还有同学们在课上精彩绝伦的感悟,在课后倾囊相授的经验……一道道曾经在职场上难解的题,如今老师们用心的讲授下,在同学们真诚的分享中,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认知破壁和面对挑战的底气。
在Christoph Loch老师的讲座上与他交流
晏老师在《战略管理》里讲解的迪士尼案例,是最让我感觉“开光”了的瞬间——迪士尼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米老鼠或冰雪奇缘这些IP,而是持续72年的"幻想工程"(Imagineering)。这个神秘部门如同一座魔法学院,这个由工程师、艺术家和编剧组成的超级粉丝团队,能将童话的细节嵌入每一块地砖、每一寸羽毛,甚至玲娜贝儿每根绒毛的摆动角度都经过流体力学的精密测算。全球前10大主题乐园中有8家属于迪士尼,这一奇迹证明了:即便拥有同等的IP储备,但缺乏将创意转化为"可触摸的魔法"的系统能力,任何企业都难以复制迪士尼的成功。这节课让我明白,伟大企业的真正护城河,可能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专利或者技术,而是近乎偏执的、但却生生不息的系统能力。
北大汇丰MBA新年晚会主持人
现在的我,依然会做PPT,但学会在落笔前深入地思考这件事情里相关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依然要建模型,但开始相信夜市摊主涨价降价时的心理活动和分析思路,可能比某些模型更接近商业的真相。
初心:两岁儿子的哲学课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成年人总把“随便”、“都可以”挂在嘴边,而我两岁的儿子却像个小指挥官。他会指着红色杯子大喊“我就要”,把不喜欢的睡袋推开说“我不要”。有天清晨他光脚站在冰凉的地板上,非要把小鞋子调转方向。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每个人心里都该住着个两岁的自己——永远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永远记得为什么出发。那些在商业决策中的果敢,在人生选择时的清醒,不过是把这个最简单的初心,坚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和1岁的宝宝合照
在北大汇丰MBA的加持下,在同学的引荐下,临近30岁的我加入了新公司。现在的我依然会紧张,会在面对全新领域时大脑空白,会在被质疑挑战时自我怀疑。但每当这种时刻,那个在橄榄球场上冲向高个球员的自己,那个在盘山公路上咬牙坚持的自己,还有北大汇丰亲切而真诚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仿佛从我的身后跳出来,他们轻拍我的肩膀说:“别怕,不会有比那更难的事情了,别忘了你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无论多难,我都要硬着头皮去总结、思考、推进,要对社会和商业懂一点、更懂一点,要锻炼出能够带领企业前进的领导力,要找到一个我愿意倾注余生的行业。
启程:二十三岁的种子终发芽
拜访国外客户
原来真正的成长,不是时光的淬炼中变成想象中金光闪闪的某某,而是在每个挑战中都记得永远不要胆怯、不要放弃。父亲当年卸下的不只是国企的职务,还有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他载向深圳的不仅是行李,更是一颗永不妥协的种子,而属于我的种子,也在那些咬牙突围过的日子里逐渐饱满,此刻,在这三十岁的分水岭,正抽出新的枝桠。
三十岁不是终点,而是破壁重生的起点。当我们撕掉“年龄”的标签,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山海,终将成为翅膀下的风。愿每位女性都能不惧时光淬炼,只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