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北大汇丰2017级MBA非全日制班学生
2019年8月-2020年8月
参加 PHBS MBA - ZSB MSF 双学位项目
纽约一年纪行
纽约是座奇妙的城市
2019年8月,在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我拖着行李箱来到了纽约这座奇妙的城市。
那时的纽约没有大选也没有疫情,气候就像北方的某个城市一样,阳光毒辣但转身躲进阴凉里就会迎来一阵清爽。
01租房:
刚到纽约的第一个任务当然就是寻找落脚的地方。纽约的出租公寓数量众多,管理也很规范,房屋租赁也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
所以纽约的留学生如果不住学校宿舍的话大多数都会选择公寓楼作为住处。
公寓的价格相对公开透明,网上或者App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房源后直接电话或者邮件预约看房就可以。
我用的是一个叫StreetEasy的网站,搜索、预约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完成,房源的状态更新速度也很快,很少出现无效房源的情况。
租房的整个过程都是直接联系大楼的管理处不需要任何中介费用。我人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约好了到美国第一周的看房行程,后来也确实在这些预约里找到了比较满意的住处。
所以刚到纽约的两周基本就是在忙忙碌碌的看房、搬家、购置必需品的行程中度过了。
02学习:
在纽约市立大学(CUNY)3个学期的学习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因为CUNY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学校很多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是华尔街的从业人员。
而大多数的课程最终的评分标准都是包括小组作业、课堂展示、考试及个人作业在内的“全家桶套餐”。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结合时事添加很多真实的案例。比如在Money Banking的课程上,每节课前老师都会带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周美联储或者各大金融机构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件,每个新政策的短期、长期影响是什么。有时候也会预测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
基本每门课程你都有机会深入的分析或者了解到至少一家真实公司的案例,有些老师的授课形式甚至就是案例式的,会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这种教学方式和师资构成会将以前你在书本上看到的各种知识迅速转换为实际的操作方法,也能让你快速的了解目前行业中最常用的一些分析方法和规范流程。
在最后一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叫Investment with Machine Learning的课程,授课的老师在华尔街从事量化交易,他每节课给我们提供的案例都是以前真实操作过的交易策略的简化版。
这种“一线”授课的形式非常有利于学生迅速了解金融行业中每个部门的运行逻辑。
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论是小组作业还是课堂讨论,你都有很多机会与各种背景的同学进行交流。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是一位50多岁的姐姐,她做了30多年的会计,想在退休后教授会计相关的课程,所以她需要取得一个Master学位,因此目前正在攻读金融硕士。从她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启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各种的可能性,不给自己设限可能是我在纽约学习一年最大的收获。
不论在进入北大汇丰之前,还是在来纽约之前,我都对即将到来的陌生环境有过怀疑与焦虑,但这两段经历无疑都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元的视角。多样的课程、有趣的同学们都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充满无限可能未来的一个新起点。敢于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总是会给生活带来一些惊喜。
03生活娱乐:
当初促使我参加纽约市立大学双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纽约这座城市本身,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多的“怪”人。
曾经看过网上一个关于纽约的段子:如果你走在纽约的街头听到了一声大吼,周围回头寻找声音来源的一定不是本地人,表情毫无波澜目不斜视继续走路的大概率是本地人。
反正经过了一年的怪叫“洗礼”,我还是无法做到波澜不惊。这种只管自己的“冷漠”,叠加上一些“拜年嗑”,竟然让我在某些程度上感觉很自在。
说到纽约的休闲生活,就不得不提中央公园和大都会博物馆。
在临近离开纽约的那几天,忙碌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了,每天上午我都会提着一袋开心果跑去中央公园看狗喂松鼠,之后穿过公园走到大都会博物馆,看看静立在这里可能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雕塑们。
这会让你忘记外面的混乱、疫情,忽略渺小的自己变得特别宁静。
在大都会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是在日本馆里一个叫“水石”的作品。这里人流很少,日式风格的一个小隔间里放着一块异形的石头,水悄悄地从石头中央沿着石壁流下来,你看不到任何水波,却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周围暖色调的灯光,在没什么人的展馆里坐着发呆是不需要学习时最好的归处。
04结语:
这一年的纽约之行带给我的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关于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是在工作了10年才来到北大汇丰读MBA,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呆了十年以后,我常常感到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思路已经固化了。
来到北大汇丰让我同时认识了一百多位来自各个行业优秀的同学们,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视野的冲击,而来到纽约无疑使这种冲击再次的升级了。
思路的开阔会让许多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希望每一个北大汇丰的同学都能拥有充满无限可能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