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耕读书会之二十四】醉里挑灯看红楼,古典文学蕴一生


对于新时代的读者群体来说,在这个读物逐渐丰富与开放的时代,古典文学可能会贯穿某些人的一生。不少读者儿时便开始浅读文学名著,年级稍长再次翻阅时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不断地发现蕴藏在古典文学里大量的有趣、有用、有读之物。2019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手《腾讯•大家》为广大师生与读者推出了新一期的耦耕读书会。此次读书会由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腾讯•大家》专栏作家、《文汇报》专栏作家刘晓蕾老师,以《水浒传》、《金瓶梅》以及《红楼梦》三本古典名著为开题点,为我们讲述“那些藏着我们所有的人生的古典名著”。

刘晓蕾老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师,由其执教的《红楼梦漫谈》(后改为《红楼梦导读》)通识课往往人满为患,其个人也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公共课教师”。在多年的执教与自身阅读的经历中,刘晓蕾老师最喜爱《红楼梦》和《金瓶梅》,并认为此两书各有千秋,它们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不同阶段。总的说来,《金瓶梅》记录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而《红楼梦》则阐述了我们的未来,解答了“什么样的人生值得一过”的千古大哉问。如果从我们社会的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看,这两本书在历史上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刘晓蕾老师先从《金瓶梅》一书谈起,认为其是一本非常严肃的书,严肃到会使读者掉眼泪的地步。在最初,刘老师谈到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关系,前者并没有因为延用后者的角色而显得没有原创性,前者借来后者的一些人物与故事情节而最终使得人物、情节更加饱满与贴近现实社会。接着老师讲述了《金瓶梅》里面所描绘到的全面皆商的社会,该时期商业活动的丰富多彩。除了做生意的小商小贩,还有专为人做媒的媒婆媒嫂、为人算命的先生,还有需要高情商的帮闲。只有当一个社会有了足够正常的、合理的经济活动,在其中生活的人才会有金钱与自由,才会有可能来建设精神文化。这也是刘晓蕾老师总结的“金钱给人尊严与自由。”

之后刘晓蕾老师谈到了《金瓶梅》中的“死亡事件”。相比较于《水浒传》与《红楼梦》,《金瓶梅》中描绘的死亡更为惨烈与富有悲观气息。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死亡往往是悲伤、难过,令人丧失斗志的。而在西方的哲学世界里,死亡却是一件非常严肃与深刻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为死亡做好准备。刘晓蕾老师特别提出,对于人生人要自知“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中以更积极的状态生活,才能更为坦然地去面对死亡这个话题。

《水浒传》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极度不正常的社会,《金瓶梅》是一个正常但是是一个缺乏精神高度的社会,《红楼梦》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可贵的大观园。大观园里有两类人,一类是有用之人,比如王熙凤和探春,都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想在现实层面有所作为;另一类是无用之人,比如宝玉和黛玉,她们在精神层面上丰饶而高远、无用而美好,让我们看见爱、美和自由。读《红楼梦》会让我们对人性、对生命有更加美好和温柔的体会,也有更加感同身受的能力,让我们相信我们人的生命是可以更加美好的。

刘老师的分享在大家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在交流环节,有读者问到,《水浒传》与《金瓶梅》两部小说是虚构的,那他们为什么会写同样的人物?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状下为什么会写同样的西门庆、潘金莲呢?刘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先生认为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趣,想要继续或者说更为丰富地写下去。实际上,虽然《金瓶梅》以这个故事原型开头,但是与《水浒传》完全不一样,前者给了读者更多地去考量人性的空间,也让我们看到一样的事情有着完全不同的写法。

也有读者发问到,世间是否存在有用又美好的事物?有用和没用的定义又是什么?老师结合《红楼梦》的人物进行了回答,有用当然是美好的,而且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无用而美好的空间,正是因为那些有用而美好的人的努力。一个无用而美好的世界不会建立在一个非常贫瘠的土壤之上,一定有精神基础在支撑着它。所以有用而美好非常好,无用而美好也非常好。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在读书会的最后,北大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经济金融网主编本力老师代表所有的读者朋友致以刘晓蕾老师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各位师生、读者下次可以再聚耦耕读书会,一同交流、一同进步。

推荐新闻

Back to list